1、埃塞俄比亞近幾年的經濟表現如何?
1.1、投資吸引力
埃塞俄比亞作為東非地區大國,在投資環境方面擁有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因其地處東非高原,水利資源豐富,被譽為“東非水塔”;境內海拔從-148米到4620米,擁有18個生態區,生物多樣性特征明顯;作為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等地由于海拔原因,常年平均氣溫為16℃,氣候宜人。
此外,埃塞俄比亞還是東南非共同市場、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等區域組織成員,作為最不發達國家,還享受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和歐盟“武器除外的全面優惠安排”等關于非洲產品免關稅、免配額的政策,對周邊及美歐國家出口具有一定的便利。
埃塞俄比亞現政府自1991年執掌政權以來,政局較為穩定。埃塞俄比亞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推行經濟市場化和私有化改革,4次修改投資法律法規,通過增加投資優惠政策、降低投資門檻、擴大投資領域、實行減免稅優惠等措施和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保護和服務等,鼓勵外商投資。
2012年6月,非盟宣布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洲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亞的斯亞貝巴市為吸引外資制定了特別優惠政策和戰略規劃。
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埃塞俄比亞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08位。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埃塞俄比亞在190個經濟體中全球營商環境排名第161位,排名下滑2位。埃塞能源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將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歡迎各種私有資本和公私合營形式投資。埃塞關注全球氣候談判進展,對巴黎協定的簽訂做出了突出貢獻,并積極參與全球綠色發展論壇。埃塞能源發展五年規劃明確將于2020年前實現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全國電力供給,這是埃塞對氣候變化的負責承諾。其中,水電作為埃塞主要能源渠道將被重點開發,規??捎^的風能、地熱、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源也將加入開發陣營。世界銀行2017年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埃塞政府持續加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國內市場的強勁內需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能。如今,埃塞已逐漸成為海外資本,特別是中國資本的理想投資目的地。埃塞政府因其在投資政策改革和推廣方面的出色表現,獲得了世界銀行集團頒發的“2017明星改革者獎”。2017年12月,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EIC)在有針對性的推廣、促進和執行可持續投資項目方面表現突出,贏得了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頒發的“2017年聯合國獎”。
1.2、宏觀經濟
【經濟增長率】據埃塞俄比亞政府統計,其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多年保持較高增速,遠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埃塞俄比亞積極爭取國際援助,吸引投資,促進出口,努力克服外匯短缺等經濟發展瓶頸問題,堅決推行稅制改革,打擊偷稅漏稅,總體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通貨膨脹問題有所緩解。2016/2017財年(埃塞財年起止時間為當年7月8日至次年7月7 日),埃塞俄比亞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806億美元,增長率為10.9%。目前,埃塞已取代肯尼亞成為東非第一大經濟體。
資料來源: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財經發展部
【產業結構】2016/2017財年,埃塞俄比亞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36.3%、25.6%和39.3%,增長率分別為6.7%、18.7%和10.3%。近幾年,埃塞對農業的依賴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工業和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比前幾年有所上升。
【GDP構成】2016/2017財年,投資、消費、凈出口占當年GDP的比例分別為39.0%,75.9%,-16.0%。
【財政收支】根據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年度報告,2016/2017財年政府財政收入為2691.06億比爾,由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和援款組成;財政支出為3292.87億比爾,主要包括聯邦周期性支出、聯邦資本性支出、各州補貼、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支出等;政府財政赤字為601.81億比爾,較上年同比增長87.0%,由國內外借款彌補。根據埃塞人民院通過了2017/18財年預算,預算總額3200億比爾(約合144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長9.6%。
【國際儲備】2008年以來,政府開源節流,壓縮外匯需求、促進出口增長。但因2015年下半年至今,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遭受旱災,埃政府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賑災,外匯短缺情況惡化,企業申請外匯額度更加困難。截至2018年1月初,埃塞央行的國際儲備總額30.23億美元,僅相當于2.3個月進口用匯需求。由于出口表現遠低于目標,埃塞外匯緊缺情況日益嚴重。
【公共債務】根據埃塞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底9月30日,埃塞公共債務余額46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國內債務余額 225.78億美元,同比增長27.5%;公共外債(含中央政府外債和國企外債)余額24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1.7%。
埃塞俄比亞屬重債窮國減債倡議和多邊債務減免倡議受益國,近年來獲美國、俄羅斯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減債,其舉債規模和條件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限制。
【通貨膨脹】據埃塞俄比亞中央統計局和央行數據,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年度平均通脹率為7.2%,較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埃塞國家銀行于2017年10月宣布本幣比爾兌美元匯率一次性貶值15%后,該國通脹形勢更為嚴峻。據埃塞中央統計局數據,2017年8月以來,埃塞各月份通脹率同比增長都在10%以上,明顯高于上財年7.2%的平均水平。2018年5月, 該國通脹率為13.7%,其中,食品通脹率14.9%,非食品通脹率12.2%。
【失業率】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17年,埃塞總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比例為5.20%。其中,男性失業人數占男性勞動力比例為3.10%,女性失業人數占女性勞動力比例為7.54%。
【信用評級】截至2018年4月30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埃塞俄比亞主權信用評級為B/B,展望為穩定;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埃塞俄比亞主權信用評級為B1,展望為穩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埃塞俄比亞主權信用評級為B/B,展望為穩定。
1.3、重點/特色產業
【農業】埃塞俄比亞地理具多樣性,因而發展多樣化農業的潛力巨大。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約占GDP的36.7%。農牧民占總人口85%以上,主要從事種植和畜牧業,另有少量漁業和林業。全國農用耕地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以小農耕作為主,技術水平、機械化程度低,灌溉等基礎設施落后。近年來,因政府取消農產品銷售壟斷、放松價格控制、 鼓勵農業小型貸款、加強農技推廣和化肥使用,糧食產量有所上升。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鮮花、油料等。農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80%左右,咖啡、油料等為主要出口產品。其中咖啡產量居非洲前列,2016/17財年產量35萬噸左右,占世界產量的15%,出口量約22.6萬噸,年創匯超過8.8 億美元,約占埃塞俄比亞出口創匯的25%。近年來,埃塞俄比亞鮮花種植和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額躍居非洲第二,2016/17財年出口額達到2.19億美元。埃塞俄比亞鮮花以花朵大、花期長、花莖長而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甘蔗的種植和綜合利用極具潛力,政府計劃把埃塞俄比亞打造為非洲最大的蔗糖生產和出口基地;棉花也是埃塞俄比亞的重要農產品,棉絨較短,適合紡織牛仔布。
埃塞俄比亞是畜牧業大國,適牧地占國土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東部和南部低洼地區,為雨水施給型,以家庭放牧為主,但由于缺乏管理,抗災力低,易受干旱和瘟疫的影響。埃塞俄比亞牲畜存欄量高,據埃塞畜牧漁業部2016年估算,其牛存欄量為5600萬頭,羊4900萬頭,家禽4500萬只,牲畜存欄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十位。此外,年捕魚潛力 約4萬噸,但尚未進行商業開發。2016/17財年,埃塞肉及肉制品和活畜出口額達1.66億美元。
【工業】工業制造業水平低,基礎薄弱,配套差。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制造業以食品、飲料、紡織、皮革加工、鋼鐵和汽車組裝為主,集中于首都亞的斯周邊。2013/2014財年,制鞋業成為埃塞俄比亞出口新的亮點,同比增長57.1%,達到2870萬美元。皮革是第六大出口產品,2016/17財年出口額達1.14億美元。
近幾年,埃塞俄比亞形成了數個大型集團企業,如Moenco、MIDROC、 EFFORT和East Africa等,但總體規模和實力均有限。2010年10月,埃塞俄比亞開始實施首個五年“增長與轉型計劃”(GTP-I),以農業發展為經濟的主要來源,同時實施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鼓勵發展出口導向型和進口替代型工業。2015年10月,埃塞俄比亞在總結GTP-I的基礎 上,制定并啟動實施第二個五年“增長與轉型計劃”(GTP-II),在工業化方面重點依托工業園建設戰略。
2016/17財年,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8.7%,在GDP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至25.6%。建筑(基建)業和制造業為工業支柱產業。
【旅游業】埃塞俄比亞有3000年的文明史,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7處遺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號稱“13個月陽光”的國家。2004年,埃塞俄比亞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目的地國家。政府已采取擴建機場、簡化簽證手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促進旅游業發展,計劃到2020年使埃塞俄比亞成為非洲10大旅游國之一。2017年,埃塞俄比亞接待入境旅客91.8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9萬人。對GDP的直接貢獻20.5億美元,總貢獻50.7億美元。2017年,旅游業直接收入占埃塞GDP的比例已由十年前的1%上升至2.7%。
埃塞尚無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2016年,埃塞重要的跨國并購主要是美國風投企業Schulze Global Investments收購埃塞畜牧企業MB Plc公司45%的股權。該公司以飼養奶牛并生產乳制品為主。2017年,日本帝國煙草公司于近期再斥資4.34億美元并購埃塞國家煙草公司近30%的股份。
目前,日本帝國煙草已累計在埃塞投資近10億美元,控制了埃塞國家煙草公司70.95%股份。
資料來源: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
1.4、發展規劃
埃塞俄比亞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注重經濟建設,不斷加大對各個領域的投入力度。2010年9月,埃塞俄比亞政府制定并通過了《埃塞俄比亞增長與轉型計劃2010/11-2014/15》(GTP-I)。2015年10月,埃塞俄比亞在總結GTP-I的基礎上,制定并啟動實施第二個五年“增長與轉型計劃”(GTP-II),繼續推動上述領域的發展,重點推動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發展。埃塞政府在GTP-II中分別制訂了農業、制造業、采礦業、建筑業、城市發展和住房、貿易、文化和旅游等七個經濟部門的發展規劃。埃塞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努力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將力爭把工業占GDP的比重由2014/15財年的15.1%提高至2019/20 財年的22.3%,同時適當降低農業和服務業的比重。為實現該目標,埃塞政府擬重點發展工業部門中的七大制造業領域,包括:紡織和服裝業,皮革和皮革制品行業,金屬和機械工程行業,肉、乳制品和蜂蜜加工行業,化工和建材行業,農業加工行業和制藥工業。埃塞希望依靠上述行業的發展來增加外匯收入,以解決其外匯短缺問題。2018年6月,埃塞新政府決定對GTP-II執行二年半以來的情況進行評估,并可能根據評估結果適當調整執行政策。
總體而言,埃塞俄比亞政府將繼續以農業發展為經濟的主要來源,同時實施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鼓勵發展出口導向型和進口替代型工業,推動農業和工業的垂直鏈接。政府將加強小型企業的發展,同時鼓勵發展大型企業。在計劃期間,政府將繼續加大在道路、電力、鐵路、公 路、能源、電信及住房等方面的投資。
2、埃塞俄比亞國內市場有多大?
2.1、消費總額
埃塞俄比亞銷售總額包括政府消費以及私人消費。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政府最終消費總額為2228.65億比爾(約合99億美元),私人最終消費總額為11476.28億比爾(約合512億美元)。
2.2、生活支出
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儲蓄率約為GDP的24.1%。埃塞俄比亞中央統計局不定期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家庭消費與支出調查,最新報告期為2012年。該報告顯示,2010/2011財年埃塞俄比亞人均年支出總額為4759.8比爾,其中飲食和非酒精飲料支出占46%,住房、水電氣和其他燃料支出占22%、服裝和鞋類支出占5%,詳見表2-3。
2.3、物價水平
當前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市場上,部分商品價格如下:牛肉(剔骨)150-200比爾/公斤,雞蛋4.5比爾/個,牛奶(常規包裝)20比爾/升,大米(進口)70比爾/公斤,苔芙25比爾/公斤,西紅柿15-20比爾/公斤,進口農產品、海鮮、工業制成品等進口物品價格較高。
3、埃塞俄比亞的基礎設施狀況如何?
3.1、公路
公路運輸是埃塞俄比亞最主要的陸路運輸方式,占全國總運量的90%以上。埃塞俄比亞已成功將全國公路覆蓋率提升至70%,公路建設領域總投入超過1420億比爾(約合73.96億美元),其中77%的資金由埃塞俄比亞政府提供。2016/1財年,埃塞俄比亞公路網總里程達12.02萬公里,較上年增加6.3%;其中,國家級公路2.87萬公里,鄉村公路3.34萬公里,城市公路5357公里,縣級公路5.27萬公里。國家級公路中,瀝青公路1.59萬公里(占比55.4%,含85公里高速公路),砂礫鋪裝公路1.28萬公里(占比44.6%)。道路密度為每千平方公里109.2公里公路,每千人擁有1.3公里。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政府投入339億比爾進行道路建設和維護,投入較上年下降28.6%。
目前,埃塞俄比亞利用中國融資的第一條收費高速公路亞的斯至阿達瑪高速公路已啟用,此外還計劃建設其他高速公路和收費公路,另外多條跨境公路(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南蘇丹等)已有規劃。
3.2、鐵路
埃塞俄比亞境內的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老鐵路已報廢,無法使用。根據埃塞俄比亞鐵路規劃,計劃以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為中心,建設約2000公里鐵路,分別連接吉布提、肯尼亞等國。目前,亞的斯-吉布提電氣化鐵路項目已經完工并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亞吉鐵路沿線共設19座車站,配備了1171輛貨車和客車,貨車的單次運輸能力將超過3500噸,每列客車可運載113-168名乘客,項目建設期間為埃方提供了16000個工作崗位。
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項目是埃塞俄比亞乃至東非地區第一條城市輕軌,也是中國公司在非洲承建的首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2014年5月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陪同下考察了該項目。2015年9月,亞的斯城市輕軌南北方向路段投入運營,東西方向路段隨后也投入運營。
一些歐洲國家銀行為埃塞俄比亞鐵路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瑞士信貸銀行于2014年6月20日與埃塞俄比亞財經發展部簽署沃迪亞(Woldia)至阿瓦什(Awash)鐵路的融資協議,提供該段400公里長鐵路總投資17億美元的85%,其余部分資金由埃塞俄比亞籌措。該段鐵路由一家土耳其公司承建。
3.3、空運
埃塞俄比亞的航空業發展迅速,全國共有40多個機場,其中亞的斯亞貝巴、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亞的斯亞貝巴寶利國際機場是東部非洲的空運中心,多年被評為“非洲最佳機場”,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務。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成立于1945年,擁有70年發展歷史,目前營業收入和利潤居非洲航空公司之首。截至2018年6月,埃塞俄比亞航空現擁有100架飛機,國際航線110條,國內航線21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
中國至埃塞俄比亞的航線主要由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和阿聯酋航空公司運營,其中,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運營北京-亞的斯亞貝巴、廣州-亞的斯亞貝巴、上海-亞的斯亞貝巴和香港-亞的斯亞貝巴航線;阿聯酋航空公司運營北京-亞的斯亞貝巴、上海-亞的斯亞貝巴和香港-亞的斯亞貝巴航線。2017年5月,埃塞航空開通亞的斯亞貝巴直飛成都的航線,每周有33個航班往返于埃塞和中國。
3.4、水運
埃塞俄比亞所有海運業務均由國有埃塞俄比亞船運物流公司壟斷經營,該公司現有11艘船,總噸位48.4萬噸。埃塞俄比亞曾以厄立特里亞的阿薩布、馬薩瓦港為主要港口。埃、厄發生邊界沖突后,進出海運貨物全部通過吉布提港,使用該港90%的吞吐能力。
3.5、通信
目前,埃塞俄比亞國有電信公司Ethio Telecom是埃塞俄比亞唯一一家電信運營商。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電信公司(國有壟斷經營)毛利潤248億比爾,較上一財年增長60.1%。手機用戶數量達到5810萬戶,同比增長26.4%;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20萬戶,同比增長4.8%;網絡接入用戶達到1650萬戶,同比增長21.4%。通訊密度方面,每100個居民中,手機用戶為61.6人,固話用戶為1.2人,網絡和數據用戶為17.5人。目前,由中資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亞全國電信網項目已完成四期,全國大部分地區覆蓋3G移動網絡,但網速較低。目前埃塞俄比亞電信已啟動4G網絡建設,首都亞的斯部分區域可使用4G網絡服務。埃塞俄比亞國有郵政局和部分私營捷運快遞公司提供國內、國際郵政服務。
3.6、電力
埃塞電力供應足以滿足本國需求。但由于其配電網絡老化,經常發生斷電現象,且部分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偏遠,電力配套往往不到位,影響了企業投資進度。截至2018年3月,埃塞俄比亞總裝機容量為4200兆瓦。2016/17財年,埃塞全年發電量125億千瓦時,用電量為111.95億千瓦時,出口電量13.05億千瓦時。
目前,埃塞俄比亞正積極建設裝機容量達6450兆瓦的復興大壩水電項目。此外,埃塞俄比亞政府還積極開發地熱、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能源,可進一步增加埃塞俄比亞的電力供應,以盡快幫助埃塞俄比亞建成區域電力中心。埃塞計劃在2020年將其發電裝機容量提高至17347兆瓦。
埃塞在電力建設和電網互通方面已成為非洲各國樣板。目前,埃塞電網與蘇丹、吉布提和肯尼亞聯通,并已向上述國家出口電力。未來,埃塞還將向埃及、坦桑尼亞和南蘇丹等國出口電力。2016/17財年,電力出口每年為埃塞帶來近8000萬美元外匯收入。
3.7、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埃塞俄比亞允許并歡迎外國投資者參與當地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
【陸運】埃塞俄比亞平均每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超過10億美元,其投入額目前在非洲排名前列。能源和交通部門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是埃塞俄比亞增長與轉型計劃(GTP)的重點,埃塞俄比亞政府將在GTP計劃期間修建全國鐵路網和亞的斯亞貝巴輕軌項目,總長超過2000公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要求,政府未來計劃分兩期共修建5000公里鐵路。埃塞俄比亞正加強與肯尼亞、蘇丹、南蘇丹、坦桑尼亞和埃及在電力供應方面的聯系,并修建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以深化周邊各國關系。
【水運】為進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為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利的運輸保障,除吉布提港口外,埃塞俄比亞計劃加強對肯尼亞、索馬里和蘇丹等國港口的利用率。根據埃塞俄比亞政府規劃,將建設從首都到內羅畢的高速公路,以加強對蒙巴薩港的使用,進一步拓展與東共體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與索馬里蘭簽署柏培拉港合作協議,將其建設成埃塞俄比亞往中東地區和印 度等國的重要出???,主要運輸牲畜、煤炭等;以及改善通往蘇丹的公路,更大規模的利用蘇丹港進口石油產品和化肥等。
【電力】埃塞俄比亞計劃在2015-2020年期間新增14561兆瓦的電力裝機容量,累計投資將達到6150億比爾(約合300億美元),其中77%將 來自水電,其余主要來自風能和地熱能。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還計劃通過新建輸電線路,將電力覆蓋率從目前的55%提高至90%,預計超過6000個城鎮將受益。此外,新增的電力還將優先外送給周邊國家,如吉布提、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等。為此,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的直流高壓輸電線路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埃塞目前正在推廣在基礎設施領域應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投融資模式(PPP),但目前相關法規尚未成形,缺乏可供借鑒的案例。在實踐中,埃塞基礎設施建設多由埃塞政府或國有企業出資,但往往需要承包方協助獲得融資,融資來源包括外國政府和多邊國際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發行等)的優惠性質貸款或無償援助等。
4、埃塞俄比亞的對外經貿關系如何?
4.1、貿易關系
【貿易規?!繐H肀葋喓jP和稅務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出口29.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進口總額約158.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逆差近129.0億美元,同比收窄6.9%。
【貿易伙伴】主要貿易伙伴有:美國,歐洲的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荷蘭和俄羅斯,海灣國家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亞洲的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以及非洲的吉布提、肯尼亞、埃及、蘇丹等國家。
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中國、德國、索馬里、沙特、荷蘭、瑞士、美國、吉布提和意大利。
主要進口來源地為中國、沙特、印度、美國、阿聯酋、意大利、日本、土耳其、馬來西亞和德國。中國已成為埃塞俄比亞最大貿易伙伴。
【商品結構】農產品出口仍是埃塞外匯的最主要來源,主要產品包括咖啡、油籽、鮮花、蔬菜、水果、恰特草、肉奶制品、天然乳香沒藥、豆類等。此外,埃塞也出口紡織品、皮革及其制品、化工和建材產品、糖、鉭、金屬和電子元器件等。2016/17財年,埃塞俄比亞出口咖啡約合7.23 億美元,油料作物出口金額為4.77億美元,黃金出口2.91億美元,恰特草 出口2.62億美元,豆類出口2.32億美元,鮮花出口2.25億美元。
4.2、輻射市場
埃塞俄比亞是“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組織”(ACP)的成員國,享受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AGOA)和歐盟“武器除外的全面優惠安排(Everything but Arms)”關于非洲產品免關稅、免配額的政策。埃塞俄比亞還在積極研究加入東南非共同市場自貿區(COMESA FTA)。
作為COMESA成員國,埃塞俄比亞商品出口周邊國家如蘇丹、肯尼亞、吉布提和索馬里等具備很多優勢條件;其主要出口產品咖啡在歐美已形成穩定的市場,同時其他產品出口歐美也可享受AGOA和歐盟“武器除外的全面優惠安排”等優惠貿易協定免關稅待遇;同時,由于地理位置關系,該國商品出口中東地區也具有很多便利條件。
埃塞俄比亞還是歐盟提供關稅優惠的受惠國,根據2012年11月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新的普惠制(GSP)方案,將埃塞俄比亞列為普惠制第一類國家。自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埃塞俄比亞等49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實行免關稅政策。
目前,影響埃塞俄比亞市場輻射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該國工業制造業水平落后,基礎薄弱,產業配套能力低,尚不具備生產和出口制成品的能力。另外,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落后、運力低下、物流成本相對較高等也影響埃塞俄比亞商品的出口。幾乎所有出口均需通過吉布提港中轉,而該港吞吐能力低下也成為制約埃塞俄比亞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大瓶頸。
4.3、吸收外資
近年來,埃塞俄比亞政府逐步改善投資環境,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力度不斷加大,具備吸引外資的良好條件,赴埃塞俄比亞投資的外國企業日漸增多,吸引外資前景廣闊。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宣布,根據埃塞俄比亞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GTP),投資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并涵蓋農業、建筑業和服務業。據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統計,GTP-I期間(第一個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2010-2015),埃塞俄比亞各地區和市政府共有2164個獲得投資許可的外國投資者,總計投入1873億比爾(約93.6億美元)。截至2017年3月底,在外國投資者中,中國企業投資的項目數量最多,目前已投資運營項目565個,其次是印度、美國、蘇丹、土耳其。按已運營項目投資金額排序,前五位依次為中國、沙特、土耳其、印度、蘇丹。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7年,埃塞俄比亞吸收外資流量為35.86億美元;截至2017年底,埃塞俄比亞吸收外資存量為185.12億美元。據埃塞國家銀行統計,2016/17財年,埃塞外國直接投資凈流量為41.7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為緩解外匯短缺,進一步吸引外資,埃革陣允許國內外投資者購買此前長期由國有資本壟斷的埃塞電信、埃塞航空、埃塞電力和埃塞航運和物流公司的股權,但埃塞政府仍將控股上述國企。此外,埃塞政府將允許鐵路、糖業、工業園、酒店及其他國有制造業企業完全或部分私有化。
4.4、外國援助
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暫停向埃塞俄比亞發放新貸款,2000年12月埃厄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后恢復對其援助。援款主要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邊機構及美國、英國、日本、歐盟、意大利和挪威等。
2017/18財年前三季度(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埃塞共獲得28億美元優貸和無償援助,比去年同期增加9.56億美元。據悉,上述金額中來自雙邊和多邊的資金約各占一半。世界銀行及其國際開發協會是埃塞最大的發展援助來源,世行提供的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埃塞政府實施2025年電力普及計劃、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017 年,美國向埃塞提供4.88億美元無償援助;歐盟計劃于2014-2020預算期內向埃塞提供7.45億歐元援助,2017年已向埃塞提供9100萬歐元人道主義援助以助其應對南部旱災,并在醫療和政府治理領域為埃塞提供4700萬歐元援助;英國2016/17財年對埃援助預算為3.31億英鎊;2017/18財年預算為3.27億英鎊,并于2017年6月宣布向埃塞提供3000 萬英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2015-2017年,德國對埃塞援助金額超過1.2億歐元。此外,作為埃塞最大的外部援助來源,世行于2017年批準對埃塞援助項目10個,金額達9.56億美元;世行還決定在未來3年向埃塞提供47億美元優惠貸款和援助。另一方面,日本、韓國、印度則紛紛加大對埃塞的金融支持力度。日本40余年來首次向埃塞提供“零利率、30年期”優惠貸款;韓國政府擬于2016-2018年為埃塞提供5億美元優惠貸款;印度也于2017年宣布向埃塞提供1.95億美元貸款。
4.5、中埃經貿
【經貿關系】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埃塞俄比亞就開始有經貿往來,但貿易金額很小。1970年11月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后,兩國政府于1971年簽訂了《貿易協定》,此后,雙邊經貿關系逐步發展。1991年以來,雙邊貿易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1996年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協定》;1998年簽署《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相互促進與保護投資協定》;2006年至2014年,雙方簽署了多個經濟技術合作協定。2013年11月,中埃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中埃兩國政府關于中國向埃塞俄比亞提供優惠貸款的框架協議》。根據這兩項協議,中國政府將向埃塞政府提供無償援助,并向埃塞寶麗機場改擴建項目提供優惠貸款。2018年5月,中埃兩國政府分別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關于援埃塞俄比亞緊急糧食援助項目的交接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關于中國向埃塞俄比亞提供混合貸款的框架協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雙邊貿易】中埃雙邊貿易自1996年以來快速發展,2002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億美元,2008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13年突破20億美元,2014年突破30億美元大關。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7年雙邊貿易額為30.23億美元,同比下降16.8%。其中,中國向埃塞出口26.65 億美元,同比下降17.1%;中國自埃塞進口3.58億美元,同比下降14.7%。中國已成為埃塞俄比亞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國向埃塞俄比亞出口的大類商品主要有:輕工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機器設備、紡織品、醫藥化工產品等,包括交通運輸工具如標準集裝箱船、貨運機動自卸車輛和汽車散件;通訊設備如移動通信交換機、移動通信基站、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油氣田鉆井機械及零件、焊管;二氧化錳原電池(組);充氣橡膠輪胎;化纖紡織品、聚酯染色布;服裝、鞋、靴等。
中國自埃塞俄比亞進口的商品主要包括:芝麻、牛羊皮革、鉭鈮精礦、咖啡等。埃塞俄比亞系中國第一大芝麻進口來源國。
【投資】中國在埃塞俄比亞投資規??焖僭鲩L,投資領域日趨多元化。據中國商務部初步統計,2017年當年中國對埃塞俄比亞直接投資流量1.81 億美元。截至2017年末,中國對埃塞俄比亞直接投資存量19.76億美元。其中,規模較大的投資項目有:保利協鑫石油天然氣項目、江蘇陽光投資的埃塞毛紡織染項目、無錫一棉埃塞俄比亞紡織生產基地項目、江蘇永元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東方工業園、華堅制鞋項目、中地海外投資的漢盛玻璃廠、太陽房地產、中非基金和河南黑田明亮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中非洋皮革廠、中非基金與江蘇永元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東方水泥廠項目、力帆集團投資的揚帆汽車組裝公司、深圳傳音控股埃塞手機組裝廠、蘇州奧特林公司投資的東方紡織印染公司等。
【承包勞務】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16份,新簽合同額70.6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5.22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671人,年末在埃塞俄比亞勞務人員9663人。新簽大型工程承包項目包括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承建埃塞俄比亞 PPP項目輸電部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埃塞大項目3期;江西中 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埃塞亞的斯市BRT城市公交項目等。
【中資企業】中國企業承攬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通訊、電力、房建和水利灌溉等領域。中國在埃塞俄比亞的主要工程企業包括中交集團、中水電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中國中鐵股份公司、中地海外有限公司、中興、華為、北方國際公司和中國土木工程公司等。
中國已幫埃塞承建撒哈拉以南非洲首條輕軌和非洲首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此外,中國企業正在埃塞承建多條高速公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埃塞俄比亞承建的Addis Ababa-Adama高速公路項目是東部非洲規模最大、等級最高、設計及部分施工標準第一次在埃塞俄比亞采用中國規范的第一條設計施工總承包高速公路項目。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和中地海外有限公司聯營體實施的Adama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是中國企業在非洲實施的首個風電項目,也是埃塞俄比亞第一個利用風能和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典范發電項目,得到了埃塞俄比亞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關注,目前已實現順利發電。
【工程質量標準】埃塞有關部門參考多國標準,制訂了一系列本國工程質量標準。但在城市輕軌、鐵路等空白領域,中國標準獲得當地政府認可。
【在建大型工程項目】近年來,中資企業在埃塞承建的大型工程項目。詳見下表:
【工業園】2008年,中資企業開發的東方工業園成為埃塞首個工業園區。此后,埃塞政府決定積極借鑒中國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大力開發埃塞工業園區,并于2015年制定了《工業園區法》,推出了一系列工業園區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一大批外國投資者參與。埃塞政府借助中國企業在埃塞工業園區等領域的投資為該國大量年輕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并希望以此促進技術轉移,同時為該國帶來外匯收益。
埃塞俄比亞目前已建有7個工業園,其中3個是外國投資者所有,包括由中國企業投建的東方工業園、華堅集團的Lebu國際輕工業工業園、臺灣喬治鞋業投資的Modjo工業園,寶麗萊米工業園和阿瓦薩工業園、馬克雷和孔博查工業園則為埃政府所有。
埃塞政府擬在2015至2019年規劃建設10個工業園,2016至2025年間累計開發10萬公頃工業園用地,建設2000萬平米園區廠房。目前,埃塞境內在建工業園項目9個(含擴建項目),正在招標中的工業園4座,發展勢頭遠超預期。其中,中交產投控股公司投資的阿熱提建材工業園區正在施工建設,該園區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140公里,將為當地創造約400個就業崗位;2017年4月,湖南省與埃方簽訂“埃塞俄比亞-湖南工業園”建設協議,該工業園將落戶阿達瑪(Adama)地區,園區建設預計斥資2.5億美金,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支持,貸款協議已于2018年5月生效。
埃塞通過在紡織、皮革、農業加工、醫藥等各個領域的工業園建設,不斷提高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力求2025年前將國家打造成為非洲的輕工業發展基地。以2016年7月落成的阿瓦薩(Hawassa)工業園為例,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清潔能源以及高新技術已吸引了來自中國、埃塞、印尼、美國等多個國家的15家制造商落戶園區。未來,該工業園將吸引更多私人投資者,有望為超過6萬當地人提供就業崗位,并帶來超過年出口10億美元的收入。
【貨幣互換協議】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尚未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產能合作】埃塞是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國家之一,中國國家發改委已與埃塞財政與經濟合作部簽訂了國際產能合作文件,并規劃了若干優先合作領域。近年來,埃塞基礎設施行業對水泥等建材的需求大增,包括中建材、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等在內的一大批中國企業在埃塞投資建設水泥廠。
目前,埃塞水泥總產能已能滿足本國需求。兩國水泥產能合作已逐步轉向科技研發和商業運營等高附加值領域。此外,埃塞通過與中國、印度等國開展鋼鐵產能合作,埃塞人均鋼鐵消費量已由2009年的12千克上升至 2017年的39千克。
【基礎設施合作協議】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尚未簽署基礎設施合作協議。
來源:布視界
相關閱讀